永不落幕的矿山大舞台-皇冠盘网址

第03版 上一期  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
第13902期: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:2024-06-21

永不落幕的矿山大舞台

陈利文/图
语音播报:

60多年前,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携家带口、跋山涉水来到川黔交界处的大山沟里,不仅把煤炭挖出了大山,而且还创造了难以忘怀的文艺生活,以及流光溢彩的舞台……60多年后的今天,曾经的矿山人和他们的后代,仍津津乐道地回味着当年文艺甘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。日前,笔者通过多方寻访,找到了当年矿山文艺舞台上的主要编创演人员之一,现已80岁高龄的文安民老人,听他讲述矿山那段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。

1980年10月,松藻煤矿《卧虎令》剧组合影

排练新编川剧《卧虎令》

排演折子戏《长生殿》

松藻煤矿宣传队成员李莉川、王映全表演舞蹈

文安民为川剧演员化妆

日益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

60多年前,重庆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---松藻矿区,居住条件简陋,白天是井下高强度的采掘作业,到了晚上则是寂寞与枯燥相伴。

“把矿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”成为煤矿除生产外的一件大事,也成为松藻煤矿工会的首要工作。从1961年开始,松藻煤矿每逢元旦春节都必须举办基层单位文艺汇演,并且还要评选出“龙虎榜”。平时的妇女节、劳动节、五四青年节、儿童节、国庆节等也会举办专场文艺演出。

一时间,松藻煤矿各个采掘连队、后勤保障部门、机关各科室、医院学校等,八小时工作之外响起了嘹亮的歌声、轻快的乐曲声。他们以歌舞、曲艺、小品、戏剧等艺术形式,歌唱祖国歌唱党、颂扬矿山生活、褒奖煤矿好人好事新风尚。

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,更是矿山文艺生活的“大集”。20多个基层单位、几百人的演出队伍,纷纷拿出自己的“看家活”登台表演,大有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的气势。汇演结束后,矿上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将汇演中的优秀文艺节目集中打造,然后送到各个矿山和井口开展巡回慰问演出。几年时间里,他们从简易的茅草房,唱到宽敞的篮球场,再表演进了遮避风雨的矿电影院。

矿山人用心演绎“自己的故事”

火热的矿山生活,还吸引了来自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、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的专业老师们。他们定期来到矿山,对矿山文艺骨干进行系统培训和专业提高,极大地提升了矿山文艺的发展水平。

文安民老人十分清楚地记得,1962年,他与同华煤矿工会干事唐于彬共同作词谱曲,排演了大联唱《煤矿工人之歌》,并由重庆市煤校来矿实习的50多名学生演唱,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高度赞誉。

“这首歌曲大联唱以煤矿工人井下作业为主题,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。在歌唱形式上有领唱、独唱和合唱,形式新颖、感染力强,获得了当时年度文艺汇演的一等奖。”

立足矿山,面向矿山,歌唱矿山,成为松藻煤矿文艺生活的主流。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,文安民先后与机电工人刘纪罗联合作词作曲,排演了演唱剧《庄严的选票》;与矿家委会刘雪茂共同表演了双人新疆舞;为矿机关排演的演唱节目《战士爱读老三篇》,深受广大矿工群众的好评,掌声不断,在年度汇演中均获得一等奖。

群众艺术活动也是一场“你追我赶”的劳动竞赛。松藻煤矿工矿贸易商店职工人数较多、服务矿山点多面广战线长,每年看到友邻单位在汇演中受奖领旗,商店的领导早已按捺不住。于是,商店书记杨道煜找到文安民,说:“你一定要帮我们编排一个节目,让商店的全体职工在全矿亮相。演员、服装和道具等,任你挑选和安排。”有了书记的重视与支持,商店的参演人员们特别兴奋、卖力排练节目。

1965年元旦,矿上的文艺汇演再次拉开大幕。当报幕员用甜美的声音说到:下一个节目,由松藻煤矿工矿贸易商店表演《二井食店红旗飘》,请大家欣赏!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该节目以煤矿二井食店良好经营的服务,赢得广大职工家属们的称赞为主要内容,并以对话、群唱和帮唱为表演形式,加上又是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,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,获得了当年文艺汇演的特等奖。

“矿山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”把身边的优秀人物、先进事迹等当作创作重点,先后创作上演了许多脍炙人口、影响深远的文艺节目。中型歌舞剧《煤海怒涛》、小歌剧《闯新路》、新编现代川剧《星期天》、表演唱《看漫画》、川剧高腔《理发下乡》等,让矿山舞台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。

矿上文艺创作团队根据职工家属绝大多数是四川人、喜欢听四川话的特点,把成渝两地流行的曲艺品种“四川清音”搬上矿山舞台。他们根据身边的人和事创作的“四川清音”《三个八点钟》《党委书记下井来》《210队战溶洞》等,深受职工家属们的喜爱,演遍了方圆百里矿区每一个角落,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。

让川剧锣鼓敲响山城

建矿以来,川剧便是职工家属们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,尤其是同华煤矿(后改松藻煤矿二井),有一整套川剧锣鼓、服装、道具等,也有川剧中各个角色的表演人才,并且还定期为职工家属上演折子戏,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艺术基础。

为尽快敲响川剧锣鼓,在矿领导的支持下,矿工会找来杨吉先、梅玉良等几位川剧老前辈,一起出谋划策想办法。大家一致认为,应该先添置川剧必需的“家当”,把文场折子戏恢复起来,再逐渐开始排练大戏。

于是,矿上发动各方力量,购买锣鼓唢呐;制作椅子、桌布及摆件;旦角头饰和丫鬟彩女服装等。又到戏剧服装店里临摹服装的图案及装饰,并发动矿上绣花功夫好的女职工,按图进行绘制。

“我不仅要负责采购各种各样绸缎和绣品,还要到戏剧服装店临摹绘制图案,回矿后再指导她们绣制。为了赶时间、做示范,我也带头绣起花来,把画笔变成绣花针,经常是干到深夜才回家。那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,就是尽快让沉睡的川剧艺术尽早苏醒!”文安民回忆说。

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沉寂多年的川剧,终于在大山里唱响。一批折子戏的陆续上演,给广大矿工家属带去了无限欢乐。

振兴川剧走出了第一步,松藻煤矿领导决定趁热打铁,正式成立“松藻煤矿业余川剧队”,进一步谋划排练演出大幕川戏。然而,大幕川剧排练演出最缺的不是演员和热情的观众,而是做工精美、漂亮华丽的川剧戏服。因为戏服不是大众服饰,只有定量定向专门制作,市场价格在当时特别昂贵。因此,寻找稀缺宝贵的戏服成为成立不久的川剧队所面临的头等大事。

经过多方寻找和搜集,加上友邻单位的支持,川剧队获得了黑蟒袍、紫莽袍、蓝莽袍等戏服,只差一件金色蟒袍,便可以排演场面宏大的大幕戏了。最终,矿领导决定购入一件金色蟒袍,这下川剧队就完全具备了排演大幕戏的条件。

矿山舞台上川剧大幕布戏终于拉开了帷幕。在短短的时间里,松藻煤矿川剧队就为矿山广大职工家属,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视觉盛宴,各种川剧人物以专业的扮相闪亮登场,台下叫好声、掌声此起彼伏。

川剧要发展,必须与时俱进,注入新的时代元素。“1980年,在距春节还有40天的时候,我在重庆朝天门附近观看一场由遂宁川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川戏《卧虎令》,觉得很有教育意义,回来后便向矿领导汇报排演此剧。”文安民对此印象十分深刻。

排练川剧《卧虎令》,全体成员既兴奋又担忧。兴奋的是川剧有了新元素;担忧的是距春节还有40天,一无剧本,二无指导老师,如何在短时间里成功?大家一致决定前往遂宁川剧团求教,不耻下问,向老师们学习全套“拳脚”功夫。

就这样,松藻煤矿川剧队20多人一路颠簸,赶往200多公里外的遂宁。当遂宁川剧团得知是几百公里外的煤矿业余川剧队上门讨教,无不感动,不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还把《卧虎令》整套剧本、曲谱无私相赠。戏中角色老师们还一对一、手把手地传授辅导,让全体队员无不动容。

经过全体队员披星戴月的勤练、苦练,终于在春节前夕,向各级领导作了《卧虎令》的汇报审查演出。此次汇报审查演出顺利完成,各级领导十分惊喜地评价道:“原来传统川剧还能这样精彩,没想到咱们的业余演员竟演出了专业剧团的水平。”

春节的鞭炮声响彻矿山,从初一到十五,《卧虎令》都在松藻矿区巡回演出,受到几万职工家属空前的欢迎。大年后,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还向松藻煤矿川剧队发出了公演《卧虎令》的邀请。随后,松藻煤矿川剧队《卧虎令》剧组先后在市中区(现为渝中区)的人民剧场、红旗剧场、九龙坡区木材加工厂剧场售票演出,收获好评无数。

《卧虎令》剧组在重庆市区的公演,为提升松藻煤矿的社会形象立下了功劳。若干年后,无论是煤矿宣传队成员或是川剧队成员,都纷纷退下了舞台,许多人渐渐老去甚至离世。但他们在矿山舞台上的音容笑貌、一招一式的亮相,以及带给几万名职工家属的欢声笑语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。

  

 新闻评论0
 新闻评论0
皇冠盘网址的友情链接

新二皇冠手机版登录网址 copyright ©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  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  邮编:101501  
网站地图